上海海洋大学推荐的“手拉手结对助学”项目获评上海高校2022-2023年度十佳社会类奖助学金

发布者:郭源远发布时间:2024-03-26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对社会捐助育人成效的宣传力度,推动高校建立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保障体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征集发布了“关于表彰上海高校2022-2023年度十佳社会类奖助学金优秀项目的通知”。学校推荐的项目——宝山区一对离休夫妇蒋孔悌、赵琴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的手拉手结对助学金被评为“上海高校2022-2023年度十佳社会类奖助学金”。表彰大会于2023年11月21日上午在上海海关学院隆重举行。

今年99岁的蒋孔悌老先生和92岁的赵琴女士,是一对结婚50多年的伉俪。蒋孔悌是一名参加过游击队的离休干部,早年参加浙南游击队,后游击队改编加入部队,1959年6月还曾去西藏参加平叛。1963年6月转业后分配到上海川沙县,参加地方经济建设。赵琴小时候当过童工,长大后进入工厂工作;夫妇俩非常感谢党和国家让他们过上的好日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蒋孔悌、赵琴夫妇看到上海《解放日报》登载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手拉手结对助学”的消息后,老两口商量后第一时间来到基金会,结对资助了10名大学生,其中9名是《解放日报》登载的汶川学生,另外1名是来自江西省的孤儿学生。

2008年至今,老两口省吃俭用,把工资、存款拿出来,每年都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助学,老两口已结对资助了包含我校70余名学生,共计130名上海各大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超过百万元,实现了蒋老先生在有生之年结对学生达到一个“连”(130人)的心愿。他们说:“我们两个都是老党员,年龄大了干不了大事情,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们那一代想读书但没有条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了积蓄,就想着多资助几个孩子读书。比起原来受到的苦,现在这点节省真算不了什么。”有时同时资助的学生太多,资金上周转不开时,他们就向儿女借款,确保助学款能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老人的善举,儿女们也都理解,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老两口曾于2017、2018年三次不顾高龄,瞒着子女,自己搭乘地铁到学校临港校区慰问受助学生。老两口对受助学生的唯一要求是毕业时把毕业证复印件寄给他们作为纪念,他们把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来信汇报的点滴成长都逐一详细记录在小本子上,如数家珍。到校慰问过受助学生后,老两口后续资助的学生都集中在上海海洋大学,每年新生季,蒋老先生都会给学生资助中心打来电话,关心地询问这批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两位老人如赤子般奉献全部真诚,给贫困学子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扶危济困的慈善情怀,将无价的精神财富带给更多愿意投身慈善事业的人士。他们多年的爱心行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先后被评为“感动宝山人物”“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第三届宝山区慈善之星”,入选了“中国好人榜”。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使得我校学子不仅获得政府、学校资助,还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此外还有杨浦统战部,以及许许多多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海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的爱心个人和企业,他们一直激励受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志愿服务上的热情,使学生们在爱心资助中开启人生新航程。

(供稿:学生处)